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超声科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超声科之一。现为国家级超声医学培训基地。率先建立了天津市首家超声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多点会诊。科室在医、教、研综合实力方面均位居天津市前列。科室现有工作人员50人,医师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占51%,高级职称以上人员8人,并在国家及地方学会,各级期刊杂志承担着重要学术工作。
学科带头人唐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超声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参选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曾赴美国费城托马斯杰克逊大学超声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学习,在多个学术团体及杂志社承担重要职务。致力于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在器官移植超声领域有深入研究。1998年率先开展器官移植超声诊疗工作。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及我国移植的特点创建了移植术后超声血流监测常规。率先提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应用于移植物组织的灌注评估,并在国内广泛推广。2002年完成了天津市首例肝癌的射频消融,后联合粒子植入等技术治疗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率先开展融合影像技术对复杂肿瘤进行定性及精准定位。受邀参与中华医学会移植超声等规范的制定。主持编写了中华医学会《移植超声规范》,主持承担完成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2021年“肝移植超声多元结构化数据库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模型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年“肝移植超声临床大数据库标准的建立及肝血流超声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的探索研究”项目获批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百万科研基金支持;局攻关课题“超声多模态评价DBCD状态肝、肾损伤分级的实验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期间发表SCI、中华期刊论文40余篇,引进新技术20余项。引进新技术填补空白近二十余项。工作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90余篇,其中SCI及中华级期刊文章近40篇。参与撰写或编译完成十余部论著,其中承担《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副主编工作;承担《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现代临床肝移植》、《超声造影显像》、《肝脏移植临床病理学》、《中华介入超声学》、《超声E成像临床应用指南》等论著的编委工作。牵头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十余项。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数十名。
自2008年建科以来,唐缨主任先后引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腹腔镜超声、融合影像、SMI等超声新技术,带领各亚专业组开展各种穿刺组织活检等尖端的脏器功能评价及组织定征检查项目。同时开展术中(腔镜)超声、手骨关节、肌骨超声、胃肠造影、盆底超声、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右心腔造影等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积累,完成器官移植患者的超声检查、组织活检约20余万例,每年为移植手术提供术中超声近千次,超声在器官移植术前评估、术中评判、术后监测发挥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年均完成各类超声介入诊断及治疗近千例,其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100%。弹性成像检查确定肝纤维化的病理阶段,监测肝硬化的进程,帮助诊断早期肝硬化;早期发现、定位恶性乳腺及甲状腺肿瘤,其诊断准确率达80%以上。开展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联合心脏组开展胎儿超声心动检查,有效降低了畸形胎儿的出生。协助泌尿外科成功开展钬激光微创碎石手术至今已有百余例。
科室设有七个亚专业组,包括器官移植组、介入治疗组、妇产组、浅表器官组、腹部组、泌尿组和心血管组。由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带领中青年成员组成,各亚专业组设置齐全,特色鲜明,器官移植超声诊断在全国享有盛誉。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为科室特色。每周开设主任会诊日、各亚专业业务骨干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分析特殊病例,推动超声学科向精细化、专病化发展,不断拓宽学科的广度及深度。
科室日均检查量约千余例,拥有国际一流超声设备二十余台,包括Siemens-S2000、Sequoia 512;GE-logiq E9、logiq E8;Philips-IU22、HATICHI-Ascendus、TOSHIBA-Aplio 500等,以及多功能彩超便携机,适用于临床各种需要。同时拥有肝癌射频消融仪、微波治疗仪等,为临床开展介入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支持。
会诊中心将各诊室超声设备上的医学影像通过高清晰视频编解码系统传输到会诊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设备上,主任可以通过矩阵控制平台选择性的与各诊室的医生进双向音视频交流,观看实时超声影像,进行远程指导诊断。
科室不仅承担天津市各大医学院校的超声医学基础理论教学工作,作为国家级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09年至今已培养50余名学员并顺利通结业考核,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每年承担组织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技能结业考核的工作,是卫健委对我科的“住培”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负责研究生、本科生、进修医师等不同层次学员的临床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超声医学专业人才。
科室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并多次获科技进步奖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以及中华级别文章百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十余部。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推广,主办国家级、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二十余次。多人进行国内外新技术进修学习。
科室多次参与院外帮扶活动,开展全国义诊、巡诊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科室先后派驻医护人员赴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定点院区工作以及支援院内的核酸检测工作,在全市核酸大筛查的志愿者队伍中也活跃着我科人员的身影。
科室在大力开展医教研等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科室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成员的积极性,从“最优质诊区”、“最佳服务之星”评选到科室年会、团队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科室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超声科自身特色和生命力的科室文化体系。
科室全体工作人员以“生命之托,质量为本”的宗旨,视医疗质量为生命,精益求精,努力进取,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