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哪些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性 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2、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脉炎 以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见,其头颈型可累计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3.先天性 为胎儿期锁骨下动脉发育不良所致,常同时伴有心脏及主动脉等其他部位的畸形。 4.医源性 如对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并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者进行血管手术矫正时,可引起本综合征。 5.外伤性 车祸使胸部受伤,在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侧发生挫伤性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6.其他 左锁骨下动脉栓塞,转移性癌栓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好发于哪些人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中老年、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男性患者。同时年轻女性患者病因多为大动脉炎。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哪些? 最常见的症状,如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食物模糊、共济失调、复视、晕厥、耳鸣、头痛。部分患者可有上肢易疲劳、酸痛、发凉和感觉异常等,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多数患者因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症)而就诊;同时双侧上肢收缩压(高压)相差一般在20mmHg以上。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2、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可增加侧支循环患肢注意保温,脚部保持干燥清洁,正确剪趾甲,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损伤。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检测颈部血管及血流,可见椎动脉反向血流信号。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见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狭窄处可见血流紊乱,流速增高,狭窄远端动脉则成低阻改变,椎动脉血流反向。 3、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为目前首选方法,可见椎动脉起始处近心端锁骨下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并可全面了解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动脉的形态。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诊断动脉闭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价值。DSA可见椎动脉起始处近心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侧椎动脉显影对比度下降,甚至可见造影剂经对侧椎动脉逆流至患侧椎动脉,并达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因此,该方法多用于需要手术或经皮介入治疗的病人。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包括饮食控制,-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手术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可选用动脉旁路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近年开展的腔内微创治疗。 腔内微创治疗有什么优势? 腔内治疗主要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腔内治疗特点是微创、手术风险低、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可重复操作,特别适用于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从而扩张病变,开通病变血管。目前已成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一线治疗。 腔内治疗术后需要继续服药吗? 腔内治疗改善了患肢血运,但病因并没有去除,血管内膜增生可能发生远期再狭窄;因此接受腔内治疗患者,术后应当继续相关治疗,延缓动脉内膜增生、进而减少病变血管的再次狭窄、闭塞。术后治疗包括饮食控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玻立维)、西洛他唑等。 出院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及适当运动锻炼。 2、 长期口服的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并定期复查。 3、 自我监测患肢的动脉搏动、血压和症状,出现患肢血压降低、发凉及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就诊。
|